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静日前在质检总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老旧电梯隐患严重,去年质检总局对部分省市2523台使用15年以上老旧电梯进行了抽查,有7%的电梯存在较大隐患。
李静说,老旧电梯的隐患主要集中在平衡系数、超载保护装置等不符合安全要求,部分部件老化、磨损严重等。据介绍,由于部分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选型配置与使用条件不适应、维护保养不到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以及老旧电梯逐年增多等原因,电梯困人等故障时常出现,致人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今年,质检总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目前,质检总局已经要求各地组织电梯使用、维保与制造单位,开展全国范围内电梯隐患和风险排查。对“问题电梯”评估建档,着力推动“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落实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
(来源:北方新报)
[查看详情]日前,山东省烟台市质监局发布了该市电梯维保单位违法违规记分考核情况的通报,其中,有3家电梯维保单位考核评分较差,被评为C类。维保300台电梯以上的单位仅有8家。
经烟台市质监局去年记分考核情况汇总,部分电梯维保企业存在应急响应不及时、维保工作中不能按时维保,季度、年度维保项目不全等问题。
通过记分考核发现,年度维保规模在300台以上的电梯维保单位仅有8家,年度维保规模少于100台的电梯维保单位有6家。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用电梯数量迅猛增长,小规模企业数量多、实力弱、应急响应不及时的现状与电梯维保行业的发展的需求不适应。
烟台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跨区域异地实施电梯维保情况的增多,容易出现电梯维保企业在维保所在地不及时备案、维保企业相互恶意竞争等问题,给电梯维保单位的安全监管也带来一定影响。
根据山东省质监局要求,烟台市质监局从电梯维保单位的人员管理、体系建设、维保质量、定期检验、故障救援、居民投诉等方面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分,将记分结果加权平均后得出各个维保单位的分数,并根据分数将维保单位划分为A、B、C、D四类:记分9分以下的,为A类;记分9分以上20分以下的,为B类;记分20分以上30分以下的,为C类;记分30分以上的,为D类。
通报显示,2014年烟台市质监局共考核了已备案的72家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点),结果为:A类54家、B类15家、C类3家、D类0家。3家C类公司分别是烟台市誉翔建材有限公司、湖北乐金川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对此区域内实施维保的B、C类企业要实施重点安全监察,进行维保质量抽查,并做好抽查记录。如果有确定为D类的电梯维保单位,将约谈主要负责人,并进行专项培训;列为下年度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如果连续两年确定为D类的电梯维保单位,将立案调查,这意味着将有可能被吊销许可证。”烟台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说道。
(来源:中国质量报)
[查看详情]截至2012年,深圳罗湖区使用超过15年的电梯数量已经达到2600台左右,群众改造老旧电梯的愿望迫切,根据之一实际情况,政府制定实施了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投入专项资金对老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进行补助,这一工程甚得民心,受到群众欢迎。2014年底的民生项目人大代表评估论证会上,2015年度的700万改造资金获得代表投票通过。
然而实际有意愿递交改造申请和已经进行改造的电梯数量并不多。为何一项好的民生工程没能十分顺利地展开?这个问题让罗湖区人大代表们十分疑惑。于是罗湖区人大常委常务副主任黄瑞儒亲自带队,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视察,以推进这项民生工程。
经过实地考察,改造难推进的原因有一下这些:首先,群众对相关政策理解有偏差,业主自治不力、与物管公司存在矛盾等种种原因,使一些急需改造的电梯无法实施改造。其次,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管理办法中规定改造单位需要自筹一部分资金,业主和管理单位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存在矛盾,专项维修基金有限或者没有,加上租户居多,业主较少,很难筹集资金,资金缺口大。业主和物业管理单位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存在矛盾,资金投入不多,专项维修基金有限或者没有,加上租户居多,业主较少,很难筹集资金,前期协调工作量非常大。社区居民和物业公司对政策和法规不了解,或者业主自治意识不强、与物管公司存在矛盾等。
此次视察旨在更好地沟通代表、群众和政府,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推动罗湖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参与视察的市区人大代表纷纷为加快辖区老旧电梯改造建言献策。在场几位代表建议,罗湖区相关部门应该进行工作模式创新,进一步将工作“做实”,让工作符合罗湖区的实际,也要加大力度发动业主真正履行义务,让居民更了解政策。
[查看详情]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及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使节能问题得到了空前重视,尤其是建筑这一能耗占全国总能耗三分之一的产业更受到了极大关注。电梯作为现代建筑必备的垂直交通工具之一,虽其能耗一般只占建筑总能耗的3%至8%,但电梯能耗具有高度的节能潜力与改善空间这一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近日,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 SUD”)工业部的相关技术专家,就德国工程师协会制定的 VDI 4707 和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5745 涉及的电梯、电梯部件、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能效认证做了简析。
近年来各种国际组织针对电梯制造相继出台了不同的能效标准,其中以 VDI 4707 **部分(整机) 和 第二部分(零部件),ISO 25745-1、ISO/DIS 25745- 2 和 ISO/DIS 25745-3 等最为重要。作为能效标准它们针对不同的产品又各有侧重。其中,VDI 4707 **部分和第二部分能效标准建立和提供了电梯及零部件的能效评估和分级的方法和程序,为电梯及部件的待机需求和运行需求的确定提供了计算基准,该标准适用于 EN81 所定义的客梯、货梯及其部件,也可适用于类似的升降机。以2013年10月发行的 VDI 4707 的第二部分(电梯部件能效标准)为例,它针对可完全用工作模式P0, S0, S1, S2描述的部件;也适用于需要进一步数据描述的部件。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5745 适用于所有新的、在用的、或者更新改造后的电梯、自动扶梯以及提升高度至多8m的倾斜自动人行道,与长度可达60m的水平自动人行道。其于2012年10月发行的能效标准ISO 25745-1,和2014年最新发行的 ISO/DIS 25745- 2、ISO/DIS 25745-3,提供了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实际能耗的测量方法。以及对使用中的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进行定期能耗验证检查的方法。
以上三组能效标准是可以涵盖不同的电梯、扶梯以及各部件运行的标准,三者涉及范围广泛,标准水平权威。而目前TUV南德具有根据以上各项能效标准做出检测的能力,可根据以上各种标准,为客户的单台或系列电、扶梯以及部件进行能效测试认证服务。通过相应检测必将为客户产品在国内以及出口市场上提供帮助,同时也使客户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同类型产品的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
[查看详情]电梯运行频率较高,运行时间较长,属于建筑工程中能耗较高的机电设备。当前,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降耗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电梯运行频率较高,运行时间较长,属于建筑工程中能耗较高的机电设备。当前,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降耗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提高电梯节能效果,在电梯系统中应用电梯节能系统。在分析电梯节能控制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建筑电梯传动部分、操纵控制方式与能量回馈等方面对电梯节能及其控制进行研究。
电梯节能控制系统重要性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投入应用,为电梯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电梯属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运行频率高,运行时间长,能耗高。目前,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提出节能减排措施,要求各行业采取措施降低能耗。电梯属于建筑中重要的能耗设施,属于节能降耗的重要对象。相对发达国家,我国能耗较大,能源利用率较低,应用电梯节能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电梯能耗,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其经济意义及社会意义重大。
电梯节能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2.1.电梯传动部分节能技术
提高电梯机械传动效率,是实现电梯节能的关键。当前,在电梯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其额定转速相对较高,输出转矩相对较小,需要通过减速机构进行转速较低,提高转矩方可驱动曳引轮,并没有直接对曳引轮进行驱动控制。目前高层建筑电梯多采取蜗轮蜗杆式传动方式,其传动方式在应用中传动效率较低,为实现电梯节能,需要提高电梯传动效率,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2.1.1.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技术
同步无齿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梯驱动技术的变革,将电动机轴与曳引轮综合应用,将电梯传动效率由原来的60%提升到85%以上,其传动效率较高。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技术在电梯驱动中的应用,表现出重量轻、振动轻、体积小等优势。
2.1.2.行星齿轮驱动技术
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其传动效率优势十分突出,**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0%。应用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取代蜗轮蜗杆传动方式,其加工处理较为复杂,整体成本较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2.1.3.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
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综合了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技术及行星齿轮驱动技术的优势,在普通中低速电梯中应用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可以实现1:1曳引比,从而减少了曳引钢丝绳瓦弯折,延长钢丝绳应用寿命。然而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在应用中对电梯运行性能提升不大,且造价较高,影响了其应用推广。
2.2.在电梯操纵控制方式上的节能技术
在进行电梯节能系统控制时,需要合理调配电梯运行方式,以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电梯操纵方式上,主要包括并联控制方式、梯群程序控制方式与梯群智能控制三种方式。
2.2.1.并联控制方式
在电梯运行中采取并联控制方式,多适用于电梯数量为两台或三台的情况,共用层部分站外设置召唤按钮,这种控制方式下的电梯本身具备集选功能。选择应用并联控制方式,其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没有电梯运行任务时,其所控制的电梯,其中有一台停在基站,一台停靠于预设楼层,为自由梯;在出现电梯运行任务时,位于基站的电梯会向上运行,另一台电梯则自动下降到基站;基站外楼层发出电梯召唤指令后,自由梯前往制定楼层,如楼层信号与自由梯运行方向相反,则由基站电梯前往。通过这种控制方式,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2.2.2.梯群程序控制电梯方式
梯群程序控制电梯方式是依靠微机进行多台并列电梯控制与统一调度,集中排列多台电梯,共用召唤按钮,依据所设定的程序进行电梯控制及调度。
2.2.3.梯群智能控制方式
梯群智能控制方式智能化水平较高,可以进行数据采集、交换及存储,并在数据获取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其控制方式下,可以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显示,能够及时发现电梯运行中存在问题并解决。智能控制方式应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出**运行方式,能够有效节约电梯运行时间,降低电梯能耗。
2.3.能量回馈中节能技术分析
能量回馈属于电梯节能的重要方式,在电梯运行中安装能量回馈装置以实现节能目标。在电梯运行中采取能量回馈技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量回馈技术中采取PWM脉宽调制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电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高次谐波;能量回馈技术中采取微处理器,可以提高电梯运行速率、电梯运行稳定性及精度;设置电抗器及噪音滤波器,提高电梯运行环境舒适感,节电效果较好;电梯能量回馈技术的应用,其能量转换率在97%以上,电梯节能效率在15%-40%范围内; 应用电梯能量回馈技术,进行电梯产生能力回收再利用,在提高电梯节能环保的基础上,降低系统发热量,降低电梯维护频率,延长电梯应用寿命。深入研究电梯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电梯传动效率,优化电梯运行时间,降低电梯能耗,实现电梯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电梯属于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运行频率高,运行时间长,能耗较大。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需要对建筑电梯进行节能降耗处理。电梯节能控制系统应用,可以降低电梯能耗,实现电梯运行综合效益。重点从电梯传动部分、操纵控制方式与能量回馈三个方面对电梯节能系统及其控制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提高电梯传动效率,优化电梯操纵控制方式,应用能量回馈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梯能耗,实现节能目的。
[查看详情]内容提要:为全面反映2014年南京市电梯安全进展, 促进企业与相关方落实电梯安全责任,增强社会电梯安全意识,科学指导电梯安全工作,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编制发布电梯安全白皮书。
为全面反映2014年南京市电梯安全进展, 促进企业与相关方落实电梯安全责任,增强社会电梯安全意识,科学指导电梯安全工作,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编制发布电梯安全白皮书。
(一)强化综合治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部署,南京市质监局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全面开展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重点突出管理薄弱的“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的电梯和设备薄弱的老旧电梯,督促有关单位消除风险和隐患。
(二)打造96333品牌。加强电梯救援人员培训,提高责任意识和安全救援能力。加强96333平台建设,强化96333平台与监察库、检验系统间的融合,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三)强化一线监察。坚持依法治特,落实区安全监察机构电梯使用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对公众聚集、投诉举报率较高的重点场所电梯开展现场安全监察,发挥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支持作用开展检查和测试,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超期未检、维保资源条件不符合许可要求、应急救援不及时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查处。
(四)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提高电梯安全水平,促进全社会关注电梯安全,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电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继续对全市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无星、困人故障率较高、监督检查情况差的维保单位,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引导维保单位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维保质量水平。
(五)深化诚信管理。加强与招标、住建部门的配合,推动扩大星级评定结果采信范围,完善分类管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从源头提高进入南京市场的电梯维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电梯维保单位黑名单制度,完善质量信用档案管理。
(六)推行责任保险。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专业经营”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功能,力争全市2015年公共场所电梯参保率达到80%以上,推进电梯安全责任落实。
一、基本状况
(一)数量及分布
截至2014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在用电梯55941台。按设备类别分,乘客电梯45399台,载货电梯3679台,自动扶梯4540台,自动人行道432台,液压电梯158台,杂物电梯1733台。2014年全市新增电梯8337台。近四年来,全市电梯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5%,2014年增长16.34%。
全市电梯数量区域分布较为平均,其中江宁、浦口、鼓楼区电梯数量位列全市前三,占比43.76%,江宁区电梯突破一万台。
(二)制造、安装、维保、使用单位及人员
截至2014年底,全市电梯制造单位2家,安装单位383家,维修保养单位127家,使用单位6667家。全市共有电梯作业人员持证数量14171人。
(三)安全状况
2014年全年未发生统计电梯安全责任事故,全市电梯安全状况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困人故障指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管理、维保以及不可抗力等原因,发生停运并导致乘客被困于轿厢的现象。2014年,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共处置电梯困人故障6708起,其中乘客电梯困人故障6365起。在乘客电梯困人故障中,按使用场所性质分,住宅楼发生困人故障最多,共计4322起,占67.9%。按电梯投入使用年限分,投用11~15年乘客电梯月均困人率**,为2.2%。发生电梯困人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门系统故障占26.6%;漏水等原因占24.9%;停电、使用不当等原因占18.8%;控制系统故障占16%。
2014年,全市在用电梯中检验结论判定为不合格的电梯438台,经检验发现存在问题的电梯2955台。电梯检验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井道及相关设备,如底坑有渗水或积水,轿厢地坎与井道壁距离超标,井道照明不符合要求等;机房及相关设备,如机房内有水管等无关设施;轿厢与对重,如紧急照明或报警装置失效。
电梯安全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一、江苏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未配备持证安全管理员
2014年3月,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宁分局接到市民投诉,反映江苏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使用的电梯涉嫌未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现场调查,该公司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该公司在接到要求其责令整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后仍逾期不改,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 依据该法第八十六条**项之规定,责令使用单位改正并罚款2万元。
二、 高淳区艺嘉汇餐饮有限公司电梯未办理使用登记证
2014年4月,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高淳分局执法人员在对高淳区艺嘉汇餐饮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擅自将未办理使用登记的电梯投入使用,且在责令整改后仍逾期不改,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依据该法第八十三条**项之规定,责令使用单位改正并罚款1万元。
二、2014年电梯安全监察主要工作
(一)圆满完成青奥会、“12·13”公祭日电梯安全保障任务
为保障2014年南京青奥会,南京市质监局将电梯安全监察列为全年中心任务,集中全市质监系统人力、物力解决保障困难,组织电梯维保、使用、制造单位及安全监察机构对列入重点保障的3600多台电梯,开展了3轮以上的隐患排查;充分发挥检验机构作用。组织中国特检院、江苏省特检院和南京市特检院抽调技术骨干对重点场馆的电梯进行保障性检验,涉及46家使用单位、876台电梯,完成16312个检测项目的检验,动用119吨砝码进行安全性能试验。赛事期间构筑了市局、分局两级安全保障指挥体系,组建723人的赛事应急值守救援团队,24小时驻守63个比赛场馆、青奥村及接待酒店,做到定人、定位、定岗、定责。创新保障监管新模式,在全国同行率先启用数字单兵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组建专家应急团队现场指导。实现“核心区”“重点区”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外围区”不发生较大特种设备事故,全市不出现有影响的特种设备负面事件的青奥会保障目标。
开展“12·13”公祭日安全保障,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专项方案,选派检验技术人员及特聘专家参与保障任务,督查、协调、指导分局保障工作,江苏省特检院和南京市特检院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对重点保障场所32台电梯开展了保障性检验。
(二)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稳定运行
2014年,96333累计接处电话32268次,处置电梯困人故障6708起,解救被困人员10180人,接受故障投诉789起。平均每天接处电话88次、处置困人故障18起,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1.03分钟,比国家规定的30分钟缩短近19分钟。96333发挥“快速援救”“监控预警”和“综合监管”三大功能,有效提升电梯应急管理水平,有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乘梯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于2014年9月在南京召开全国中心城市电梯应急平台建设现场会,推广南京模式和做法。
(三)12365举报投诉中心妥善处理电梯举报投诉
2014年,12365共受理特种设备类举报投诉641件,其中电梯类举报投诉513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①电梯运行过程中掉层;②电梯使用单位未张贴警示标志牌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③电梯维保单位维修不及时;④电梯困人;⑤电梯超期未检;⑥电梯长时间不关门。12365举报投诉中心认真对待每一件工单,切实做好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强化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
南京市质监局组织对全市127家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2013年度电梯复检率较高、监督检查分数较低、问题较多或96333电梯困人故障率较高的维保单位。检查共发现各类问题482条,对2家维保单位立案查处;全市质监部门共办理电梯类行政处罚案件32件。涉及电梯维保单位的11件,其中,维保单位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占63.6%;涉及电梯使用单位的20件,其中,使用单位使用超期未检电梯占65.0%。
(五)全面提升电梯安全综合监管能力
2014年,南京市质监局开展电梯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贯,组织广场咨询、社区服务活动147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监督,对现有监管模式予以补充,探索建立社会监管模式,发挥已聘100名电梯安全义务监督员参与安全监察作用,协助配合开展各项安全监察工作。
持续组织开展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星级评价,结合监督检查和96333监管数据,树立维保诚信质量品牌,不断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评出五星级3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6家,二星级65家,其中五星级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占全省27.3%。
加强部门联动,连续四年配合市住建部门开展老旧住宅电梯专项整治,完成电梯安全评价408台;联合住建、发改、规划等部门,加强物业责任落实,严格源头质量把关,初步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协作机制。
(来源:南京晨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