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稳利达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 “三合一光储直柔系统” 在油田能源革命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该系统整合了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三大核心功能,形成了 “光储直柔” 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油田实现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
-
光伏发电模块
系统采用高效光伏组件(如 PERC 技术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达 22%),通过 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动态优化发电效率1。在油田场景中,光伏组件可灵活部署于井场围栏、闲置土地或建筑屋顶,例如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营 13 - 斜 152 井场通过光伏围栏发电,实现了绿电替代率 75% 的目标58。
-
储能系统集成
储能部分以锂离子电池(如磷酸铁锂)为主,支持单次充电后连续供电 10 小时,并具备毫秒级应急响应能力(电网故障时 20ms 内切换离网模式)1。胜利油田的 “光储直柔” 项目通过电化学储能装置存储富余电能,实现 “自发自用、余电存储”,使井场成为微型 “虚拟电厂”,吨液电耗下降 0.51 千瓦时68。
-
柔性直流输电与智能调控
系统采用直流母线配电技术,减少交流 - 直流转换损耗,综合能效超 90%1。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EMS)实时监测发电、用电及电池状态,动态调整能源流向(如优先自用、余电上网或存储),并支持与油田设备(如抽油机、注水泵)的联动优化23。例如,当光伏充足时自动切换 “高效模式” 提升产量,电价高峰时转为 “经济模式” 降低成本21。
-
离网能源自给
针对偏远油田井场无电网覆盖的问题,系统可独立运行,例如青海油田跃北 1 井采用 “光伏 + 储能 + 直流母线微电网” 模式,实现了全天候绿电供应,年减碳 197.4 吨22。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通过 “风、光、热、储 + 多源微网” 多能互补模式,使井场绿电替代率达 70% 以上,年发绿电 1200 万千瓦时2021。
-
电网协同与柔性调控
系统可作为电网的 “柔性负载”,根据电网供需关系调节用电功率。例如,通过需求侧响应技术,油田设备(如中央空调、充电桩)可自动调整用电负荷,配合储能系统平抑电网冲击34。东辛采油厂的 “光储直柔”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直流母线电压,动态平衡光伏、储能与电网的功率分配,确保供电稳定性21。
-
综合能效提升
系统通过直流耦合设计减少转换损耗,并支持多能源输入(如风电、柴油机),实现能源零浪费1。胜利油田通过 “源网荷储” 一体化管理,累计节电 3485.88 万千瓦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96% 以上616。
-
政策与市场驱动
国家《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明确支持油气田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稳利达的技术方案契合政策导向,例如胜利油田的 “光储直柔” 项目被纳入国家风光大基地规划913。
-
技术迭代方向
未来,光储直柔系统将向更高集成度发展,例如融合氢能制备、碳捕集等技术,形成 “风光热气氢储一体化” 模式9。同时,AI 算法(如 LSTM 负荷预测)和 3D 可视化监控将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效率4。
-
市场竞争格局
稳利达需在技术差异化上持续突破。例如,苏州精控能源等企业已推出光储直柔一体化电源系统,强调 “供电可靠、可调可控”11。稳利达可依托其在电力电子领域的积累(如直流充电桩技术),强化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长寿命设计12。
上海稳利达的 “三合一光储直柔系统” 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为油田能源革命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绿色能源替代、电网协同调控和综合能效提升,尤其在离网井场、高耗能设备改造等场景中表现突出。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该系统有望在油气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助力 “双碳” 目标达成。建议关注稳利达官网或直接联系企业获取具体项目案例和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