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介绍
100KW光储充系统,系统设计3路30KWp光伏阵列输入,配置3路光伏DCDC,预留直流负载接口,预留储能电池接口,支持光伏直流并网、光伏直流储能,组成直流微网;系统配置100KW双向储能逆变器,支持峰谷储能和光伏上网,连接交流网。
整个系统为交直流混合微网,提高系统稳定性,兼具直流微网和交流微网功能,方便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的接入,支持多能量端口、多能源形式接入。
二、 系统图
三、 产品概述
1. 双向储能变流器(PCS)采用三电平结构,50KW/模块设计,支持模块化并联,支持并离网切换,满足离网条件下100%不平衡负载。
2. 光伏DCDC,全数字化设计,支持双向MPPT,支持直流储能,支持直流并网,MPPT和恒压自动切换。
3. EMS控制器,对内支持设备级能量管理、功率管理,毫秒级响应,对外支持通信转发,实现用户EMS对本地系统的遥调、遥测和遥信。实现交直流混网的本地管理,提高混网的稳定性。
四、 电气参数
4.1 120A30KW光伏DCDC电气参数
序号 |
电气类目 |
详细类目 |
规格 |
1 |
直流电压 |
光伏侧直流电压 |
范围:0-800Vdc |
母线侧直流电压 |
范围:0-720Vdc |
||
2 |
直流电流 |
光伏侧直流电流 |
不大于120A |
母线侧直流电流 |
不大于120A |
||
3 |
转换效率 |
高压750V,低压450V |
98%(实验条件下取得) |
4 |
额定功率 |
|
30KW |
5 |
工作模式 |
恒压、恒流 |
可设置,MPPT、恒压自动切换 |
6 |
电压稳定度 |
静态 |
±1% |
动态 |
±3% |
||
7 |
电流稳定度 |
静态 |
±1% |
动态 |
±3% |
||
8 |
通信接口 |
RS485,全隔离 |
Modbus RTU协议 |
CAN2.0A/B,全隔离 |
**1M/S |
||
9 |
供电方式 |
220Vac或直流定制 |
|
10 |
设置方式 |
通信方式通过PC或上位机设置 |
|
11 |
保护 |
高压侧过压、欠压保护,低压侧过压、欠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通讯保护,保护解除后可自动恢复工作 |
|
12 |
尺寸 |
390*185*270mm(深宽高) |
|
13 |
重量 |
18kg |
|
14 |
操作方式 |
可自动或通信控制 |
|
15 |
散热方式 |
风冷 |
4.2 PCS电气参数(50KW模块2并联成100KW)
序号 |
电气类目 |
详细类目 |
规格 |
1 |
直流侧 |
直流电压范围 |
650~800Vdc |
最大直流电流 |
75A |
||
最大直流功率 |
55KW |
||
2 |
电网侧 |
额定电网电压 |
400Vac(-10% ~ +10%) |
最大输出电流 |
75A |
||
额定电网频率 |
50Hz(允许范围47~51.5Hz) |
||
额定输出功率 |
50KW |
||
功率因数 |
0.99(超前)-0.99(滞后) |
||
总电流畸变率 |
< 3%(额定功率) |
||
电压制式 |
三相四线+地线(3W+N+PE) |
||
过载能力(相对额定功率) |
110%持续,120% 1分钟 |
||
3 |
系统参数 |
**效率 |
98% |
冷却方式 |
强迫风冷(保证必要的通风量) |
||
防护等级 |
IP20 |
||
相对湿度 |
<95%(无凝露) |
||
工作温度 |
-25℃ -- +55℃ |
||
满载海拔 |
3000m |
||
通信接口 |
RS485/CAN2.0 |
||
BMS接入 |
允许 |
||
尺寸(W*D*H mm) |
440*600*220 |
||
重量 |
约40Kg |
4.3 直流微网柜参数
序号 |
电气类目 |
详细类目 |
规格 |
1 |
光伏侧 |
电压 |
0—800Vdc |
额定功率 |
90KW |
||
最大输入电流 |
360A |
||
光伏接入方式 |
汇流后接入MC4端子 |
||
MPPT路数 |
3 |
||
MPPT效率 |
99% |
||
2 |
输出侧 |
电压 |
650-800Vdc |
最大电流 |
360A |
||
最大功率 |
90KW |
||
3 |
设置方式 |
RS485方式通过PC上位机设置 |
|
4 |
工作模式 |
电网取电 |
|
5 |
通信 |
RS485 |
Modbus RTU (隔离) |
CAN |
CAN2.0A/B(隔离) |
||
6 |
散热方式 |
带有风扇 |
强制风冷 |
7 |
尺寸 |
宽×深×高 |
800×800×2300mm |
8 |
重量 |
Kg |
130Kg |
4.4 PCS储能变流柜参数
序号 |
电气类目 |
详细类目 |
规格 |
1 |
电网侧 |
额定电网电压 |
400Vac(-10% ~ +10%) |
最大输出电流 |
150A |
||
额定电网频率 |
50Hz(允许范围47~51.5Hz) |
||
额定输出功率 |
100KW |
||
功率因数 |
0.99(超前)-0.99(滞后) |
||
总电流畸变率 |
< 3%(额定功率) |
||
离网电压畸变率 |
< 4% |
||
低电压穿越 |
可选 |
||
电压制式 |
三相四线+地线(3W+N+PE) |
||
过载能力(相对额定功率) |
110%持续,120% 1分钟 |
||
2 |
直流侧 |
电压 |
650-800Vdc |
最大电流 |
150A |
||
最大功率 |
100KW |
||
3 |
设置方式 |
RS485方式通过PC上位机设置 |
|
4 |
工作模式 |
电网取电 |
|
5 |
通信 |
RS485 |
Modbus RTU (隔离) |
CAN |
CAN2.0A/B(隔离) |
||
6 |
散热方式 |
带有风扇 |
强制风冷 |
7 |
尺寸 |
宽×深×高 |
800×800×2300mm |
8 |
重量 |
Kg |
160Kg |
8月24日上午,嘉定区政协主席刘海涛、华亭镇党委书记何蓉一行莅临稳利达·乘方科技园走访调研。
在上海稳利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滔慧及上海稳利达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庆植陪同下,一行参观了乘方自动门科技及稳利达电气的产品展厅。
走进乘方自动门产品展厅,鳞次栉比的产品映入眼帘。这些产品或简约时尚、端庄典雅,或雍容华贵、高端大气。
大家依次参观了大型折叠门、两翼旋转门、三翼旋转门及水晶旋转门成品。在大致了解了各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市场状况后,两位领导亲身体验了部分产品,并连连点赞乘方自动门。
行至自动门机组部件时,得知所有部件均为乘方公司独立研发,领导们纷纷投出了赞许的目光。了解到国产品牌的自动门产品与国际一线品牌自动门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时,刘主席表示国产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任重道远,过程还需循序渐进,在研发创新方面不可松懈。并勉励道“争取做大做强,跻身国际一线”!
走进稳利达展厅,集20年研发生产经验的各类电源产品同样获得来访领导的赞许。何书记得知新研发的新能源储能冲放电模块已在多个车企应用,公司正在寻求市场突破时,立即交代随行人员要努力为企业牵线搭桥。
参观完产品展厅后,张总在会议室向来访的领导们介绍了公司的历程及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并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各级领导的长期支持、关心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刘主席、何书记对公司历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表示祝贺和认可,并关切的询问了疫情期间公司的员工生活及生产状况。当得到张总回答“较为稳定”、“预计2020年产值不降反增、略有增长”的时候,两位领导频频点头称赞。
稳利达·乘方科技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经济开发区。公司拥有生产车间、办公大楼约35000平米,正式员工300余人。近20年发展历程,乘方人不断进取,锐意创新,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门区通道全方面、专业化的服务,努力为构筑 “国际知名品牌”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地努力!
一. 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改造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加装电梯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老旧小区电力设施不匹配,线路扩容改造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电梯加装工作的进行。
基于以上难题,上海稳利达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提出来一种利用现有220V供电系统加装电梯的电源产品EWLD-DG系列。将220V单相电转换为380V三相电给电梯供电,避免了线路扩容改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二. 产品特点
1. 输入只要220V,1000W就能实现各种电梯安装
充分利用超级电容的储能特性,对超级电容采用小电流慢充,大电流供电的方式。是在原有线路上实现改造,输入功率只要1000W,输入电压只要220V,对老旧小区现有供电系统几乎没有影响,解决了加装电梯原有供电系统容量小和只有单相供电的问题,省去了线路扩容改造的麻烦。
2. 使电梯节能30%以上
具有势能回收装置,节电率高达35%,有效的减轻了电网的压力,大大提高了电梯能效指标。
3. 实现永不关人的电梯
具有自动无缝应急平层的功能,停电时电梯自动缓慢到达最近楼层,打开轿厢门及厅门,供乘客安全离开。老小区老人居多,电梯不会急停,不会对乘客造成恐慌及摔倒、心脏病发等人身伤害。不会造成关人事故,带来投诉,造成维保单位压力。
4. 具有特殊应急功能
超级预留了最少全楼层上下两次的能量,市电停电情况下,在消防、急救、特殊行动不便居民急切出行等需求时,维保人员可以手动启动EWLD-DG产品,提供临时全楼层上下服务。
5. 设计寿命长
使用寿命长,超过电梯本体寿命,使用简单,无需经常维护。
三. 型号参数
型号 |
EWLD-DG600 |
EWLD-DG800 |
|
输入 |
制式 |
单相L、N、PE |
单相L、N、PE |
额定电压 |
220Vac±15% |
220Vac±15% |
|
额定电流 |
5A或10A |
5A或10A |
|
额定功率 |
1KW或2KW |
1KW或2KW |
|
交流输出 |
交流制式 |
三相A、B、C、N、PE |
三相A、B、C、N、PE |
额定电压 |
380Vac±5% |
380Vac±5% |
|
额定电流 |
3A |
3A |
|
额定功率 |
1.5KW |
1.5KW |
|
直流输出 |
直流制式 |
+、- |
+、- |
额定电压 |
500-800Vdc |
500-800Vdc |
|
额定电流 |
15A |
20A |
|
额定功率 |
6KW |
8KW |
|
适用梯型 |
载重 |
630Kg |
800Kg |
梯速 |
1m/s |
1m/s |
|
层高 |
6 |
6 |
|
工作模式 |
动力电源、节能 |
动力电源、节能 |
|
节电率(测试条件下取得) |
大于30% |
大于30% |
四. 产品展示
上海稳利达集团成立于1995年,一直致力于电力电子行业的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公司自2011年开始专攻大功率双向DC/DC,产品应用于电梯、港口势能回收,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检测等。作为国内**开发和应用大功率DC/DC的厂家,在行业里具有重要影响力。
如图2所示,EWLD-DG系列产品不但可以将单相小功率220V转换为三相大功率380V给电梯供电,还兼具有节能、应急等功能,质量可靠,安全性高。
图2
目前我公司已制造出正式产品,并在电梯厂家测试正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已得到正式授权。
[查看详情]
在倡导低碳出行的现今社会,电动汽车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依赖于充电配套设施的完善,而建设充电站当前又面临着大功率用电需求与配电容量不足、充电站的用电高峰期与工商业负荷用电高峰期重叠等问题。电动汽车光储充一体化以清洁、绿色的方式满足电力需求,推动多能互补,实现综合能源高效利用和可靠供电,以缓解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完美解决了传统充电站的弊端,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上海稳利达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基于光储充微网系统推出了一种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解决方案,可以覆盖各种大中小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应用需求。
1. 光储充微网系统
光储充微网系统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系统、AC/DC双向变流器等组成,根据负载情况实现交直流协同互补。光储充微网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解决方案采用了直流母线供电的架构,直流母线主要为直流桩提供充电电能,通过DC/DC充电模块将直流母线上的直流电变换为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匹配电压范围。直流母线电能可来源于电网、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分别采用AC/DC双向变流器、光伏MPPT控制器、DC/DC变流器进行电能变换。
本方案中充电、储能与光伏发电共用直流母线,光伏发出的电直接用于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储能放出的电直接用于电动汽车充电,减少了电能变换环节,提高了系统效率。
1.1 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可直接供电动汽车充电使用,当光伏发电有剩余时,可启动储能将光伏发电存储起来,在负载大于光伏输出功率或者光伏发电的功率小于负载需求时,启动储能给负载供电。当光伏发电有剩余且储能电池已经充满时,光伏发电还可以通过双向变流器向低压配电端的交流负载供电。
光伏DC/DC变流器,主要功能是将光伏电池板发出的电通过DC/DC变流器,向直流母线供电,如果母线为电池,可以作为充电器使用,光伏变流器具有MPPT和恒压自动切换功能,也可直接为直流母线提供电源。纯数字化电源设计,高频PWM模式,MPPT、恒压自动切换功能,支持恒压浮充,充满停止等特点。
1.2 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电池作为储能单元,带主动无损均衡的BMS电池管理系统,专业的DC/DC储能变流器,直接挂接到直流母线端。
能量管理系统根据供电峰谷特性,在谷段对电池进行充电,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在峰段将能量回馈到直流母线供直流充电桩,还可以平滑光伏发电的波动性。
储能DC/DC具有微网DC/DC的所有功能,可以自动稳定高压母线电压,通过在线参数配置后,会根据母线电压情况自动工作于充电和放电状态,实时保持母线的稳定。也可以配合控制器协调工作,并会上报各种状态信息和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并且接受上位机的调度和控制。具有过压、欠压、过热、过冷、过流、限流、模组保护等完善的保护系统。
1.3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充电系统主要由直流充电枪、充电控制器、DC/DC变流器,该直流充电桩是一种将计费系统、配电系统、监控系统等全部集成在一起的智能化快速一体桩,具有人机交互、刷卡、扫码、计费、监控与通信等主要功能。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充电操作方便,模块化设计易维护,支持远程管理和移动支付,并具有多重保护功能,满足各种环境以及运营需求。
1.4 AC/DC双向变流器
AC/DC双向变流器同时具有整流和逆变的功能,在系统电量不足时,电网通过AC/DC双向变流器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给系统补充电量;在系统电量多余时,通过AC/DC双向变流器将多余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送入电网。
AC/DC双向变流器主要包括储能变流器功率单元、人机交互界面、主控器等子系统,其中变流器功率单元是整个系统的一次回路,是实现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及并网功率管理的功率回路;人机交互界面主要实现该系统与用户/开发人员间的指令和数据交互;主控制器是人机交互界面和功率单元模块间交互的信息的中转站,同时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对多个功率单元的同步控制。具有交流功率因数高、无谐波污染、变换效率高等优点。
1.5 并离网切换模块
光储充微网系统可以加装并离网切换模块,有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方式。并离网切换模块在配电网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断开光储充微网与配电网的连接,启动离网供电作为应急使用,在故障恢复之后,微网系统重新并网。
2. 优势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以实现发电、充/放电、储能“三位一体”,光伏发电系统满足负荷用电及充电需求,多余电量并入电网,可实现光伏发电、充电运营双收益;储能系统可以解决充电站配电容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进行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和市电一起为充电站供电,满足高峰期用电需求,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节省了配电增容费用。电动汽车充电增加了新能源的消纳,弥补了太阳能发电不连续性的不足,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
3. 电动汽车光储充电站的未来发展探讨
目前的充电站建设大多单独在空地上建设,可在充电站顶棚建光伏,但这样的建设并不能完全满足充电站的需求。目前光储充一体化更适用于商业园、工业园、商用住宅等范围,在屋顶上建光伏,这样规模的光伏建设产生的能量足够满足充电站的使用,同时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减少成本。
随着光伏业的发展,建设成本将会进一步的降低;而储能电池,可考虑电动汽车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高效的利用能源,也使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有了新的解决方向;而随着充电桩规模化的生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
[查看详情]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尽可能的使用新能源,缓解了充电桩用电对电网的冲击;在能耗方面,直接使用储能电池给动力电池充电,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普遍存在配电容量不足的问题,而建设专用线路成本高昂甚至远远大于建设储能的成本。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进行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和市电一起为充电站供电,满足高峰期用电需求,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节省了配电增容费用,增加新能源的消纳,弥补了太阳能发电不连续性的不足,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储能型充电站利用电网对储能电池满充,然后储能电池快放给直直充电桩提供足够的功率需求,有效的解决了电网峰值容量不够和充电桩间歇性大容量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数据,全国用电大省峰谷价差分布于0.4~0.9元/kWh,而对于江苏和广东两个用电量全国前二的省份,其峰谷价差高于0.8元/kWh,为用户侧利用储能来套利峰谷价差提供了可观的空间。但是储能成本很高,尤其是电池成本占比总成本70%,但是单凭峰谷差价套利,回收周期太长,一般需要6-8年。由此使得储能套利的商业模式不是很成功,故而大部分储能项目停留在示范工程阶段。
在储能中配上直流充电桩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直直充电桩作为目前几乎唯一的直流负载尤为得到重视,充电桩给电动车充电电,电价收益**可达2元/kWh,这样储能的套利空间就可以提高到1.6元/kWh,套利空间几乎增加了一倍,而直直充电桩的配置成本大约只占总成本的10% 。2.1 一般储能
储能电池通过PCS与电网连接,在电网低谷段,电网交流电经过双向变流器整流为直流电为储能电池充电;在电网高峰段,储能电池的电能经过双向变流器逆变为满足电网的交流电放电。利用电网峰谷之间的电价差获取利润,没有政府补贴,现阶段不是很成功的方式。
2.2 储充系统
在一般储能系统中加入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同样在夜间电网低谷段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储能电池的电量优先给电动汽车充电,电量不足时,由电网供电。这种方式利用电网低谷低价段充电,高价给电动汽车充电,利用充放电之间的差价赚取利润,比一般的储能方式可以获取较多的利润。
2.3光储充系统
综合三种方式来看,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方式是获利**的方式。
1.高速公路服务区
2.机场
3.公交车停车场
4.出租车停车场5.大型停车场
以上场合都有如下共同特点: